时间:2020-12-20 点击: 次 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,但幸福是什么? 有人说,幸福是海子笔下的面朝大海、春暧花开; 也有人说,幸福是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; 还有人说,幸福是席慕容笔下的翠鸟与大树; 更有人说,幸福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,是来生想做一只鸟的愿望。 其实,幸福就是吃的下饭,睡得着觉,笑得出来。 吃得下饭 《孟子》中说:“食色,性也。”吃饭是人生第一件大事。 佛经上说: 非食命不济,孰能不搏食? 意思是人不饮食不能保存生命,谁人能够不为饮食而劳碌呢? 人是铁,饭是刚,吃得下饭是身体健康的表现。 战国时廉颇晚年被赵王免职后跑到魏国,后来赵国危急,赵王又想启用廉颇,就派使者去看看年老的廉颇的身体状况。 廉颇为了证明自己还可以驰骋疆场,为赵国所用,就在使者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,十斤肉,然后披上盔甲,骑上战马,以显示自己还不老。 吃得下饭的前提是有饭可吃。 不必山珍海味,只要是粗茶淡饭就可以了,大鱼大肉吃多了,肠胃受罪还感到油腻;白菜豆腐清爽可口,可以常吃不厌。 吃得下饭还需要心里坦然无忧愁。 余秋雨说: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,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,自己的光源,自己的声音。我们有美的胸襟,我们才活得坦然;我们活得坦然,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。 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,走过的每一个地方,遇到的每一个人,也许都将成为驿站,成为过客。 总是喜欢追忆,喜欢回顾,喜欢眷恋。却发现,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,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,已慢慢淡忘…… 对于曾经的驿站,只能剪辑,不能驻足,对于曾经的过客,只能感激,不能苛求。坦然面对生活赠予我们的一切。 睡得着觉 人的一生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睡眠上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在固定的时间睡眠,在固定的时间醒来,这是人的生理时钟的一部分。 睡眠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,但是并非人人都能睡得着,睡得熟,睡得香。 古人的睡眠要比我们好些,隐士睡得着,太上隐者有《答人》一诗来回应别人的询问, 偶来松树下,高枕石上眠。 山中无历日,寒尽不知年。 心怀天下者睡得着,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口占一首诗: 大梦谁先觉,平生我自知。 草堂春睡足,窗外日迟迟。 明代张东海《睡丞记》记载了一对善睡的活宝: 一天,华亭县丞去拜见一个老乡绅,见其没有出来,就于座位上睡着了。一会儿,主人到了,见客人睡着,不忍心惊动他,遂与客对座而睡。不久,客人醒来,见主人睡得正熟,便接着睡。 一会儿,主人醒了,见客人还没醒,就又继续睡。到客人再醒来时,天色已晚,见主人竟然还没有醒。于是就悄悄地走了。待主人醒来时,见客人已经不在了,就走进内室接着睡了。 而睡眠达到最高境界,从而被称为“睡仙”的是北宋初的陈抟老祖,据说能一睡好几年。 有个名叫寇朝一的人曾经跟着陈抟学习睡功,仅仅学得一点皮毛,对常人来说已经是出神入化,匪夷所思。 能睡得着是人生幸福之一,北宋王安石曾经写有一首名叫《无题》的诗, 花竹幽窗午梦长,此中与世暂相忘。 华山处士如容见,不觅仙方觅睡方。 笑得出来 通常说“笑一笑,十年少”,但是生活更多的是“人世难逢开口笑”。 《庄子·盗跖》中记载: 人上寿百岁,中寿八十,下寿六十,除病庾、死丧、忧患,其中开口而笑者,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。 古人把活到百岁以上称之为上寿,活到八十岁称之为中寿,活到六十岁称之为下寿,人的一生中真正能笑得出来的日子,一个月中也不过四五天罢了,所以能笑得出来是人生的一种幸福。 开怀一笑百病消。 自古以来,笑就被看作治病之良药,健身防病之法宝。 有一个县令的老婆,患有不欲进食的病症,并有时高声叫骂,凶狠得好像要杀人的样子,请了很多名医治疗,都没有效果,后来请张子和诊治。 |
上一篇:轻舟已过万重山
下一篇:人生不过是一张清单